薄饼的由来
薄饼亦称春饼、春卷、润饼,是厦门的名小吃。春节、清明节等吃薄饼也是闽南传统的饮食习俗之一。厦门的薄饼以皮薄、馅料精细著称。有一则薄饼的传说:明嘉靖年间,同安县人李春芳的孙女嫁给金门人蔡复一。蔡公务繁忙,夫人将鱼、虾、猪肉切丁,与香菇、冬笋、胡萝卜、豆干丝等拌炒煮熟,用面粉制皮,卷起这些馅料,让蔡公边办公边当饭吃,方便又可口。因为饼是老婆做的,人们叫“婆饼”(不是今日的“老婆饼”)。蔡复一与许懈,同是金门县人,都在明神宗万历年间为官。蔡始终奉行“报国恩以忠心,担国事以实心,持国论以平心。”许常以“取天下第一名位,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业,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。”一者做官忠实,一者做人务本,他俩互有来往,切磋为国为民,被人敬仰;他俩还共进“婆饼”,被人仿制,广为流传。几经改制,婆饼之皮由厚而薄,谐音雅化为“薄饼”。新编《厦门市志》:“年夜饭的菜肴多数含有吉利、富足、长寿、有余的寓意,厦门风俗先要吃薄饼。”诗云:“春到人间一卷之。”寓意“春满乾坤福满堂。”诗句中的“春”、“卷”,也合成为“春卷”。
春饼之名来历,如民国《厦门市志》:“三月初三,为‘上已节’,俗称三月节,漳人均于是日制春饼,祭祖先。“清明节,泉人均于是日制春饼,祭祖先。”所说,漳泉人祭祖食用的春饼,则在三月节、清明节才有。还有“二月二薄饼祀”的民谚。传说是日为土地婆生日,因为她主张“富的富顶天,穷的穷寸铁”,遭人们反对,特意用她不敢吃的蚵仔,烹调糯米饭,作为薄饼的佐料,令她吃不下,饿肚皮,才知穷人之苦。道光版《厦门志》载有:二月初二日,家造蛎房(蚵仔)饭为供。台湾称薄饼为润饼(与同安早期的称呼一样),也是由厦门传入的。